当一间教会处于开拓期时,规章制度的重要性可能并不会那么强烈地被凸显出来。但当教会有不断扩大的趋势,人数和要做的事情越来越多时,选择并制定适合此教会发展的体制和章程就显得越来越重要。甚至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可以决定这间教会的生死存亡。
日前,在华东一间教会做同工的约书亚弟兄根据所在城市的教会整体特点以及他个人在教会中的经历分享了教会体制和章程改革的重要性——可以将教会的各项事务明确并精细化起来,促进教会的发展。
前辈留下的传统和规矩 VS 真理的教导和解释
约书亚弟兄表示他所在城市的教会整体情况是,在真理方面是走在其他教会前面的。但这不是说他们不需要提升,而是说他们目前的教导是“够用”的。“但是在够用的真理当中,教会依旧在一个瓶颈当中,这里面有一些东西需要去思想。”而约书亚弟兄能想到的就是“教会的体制和章程”。
教会的体制和章程不改变的话,很多事情就很难改变,也很难推动事工的发展。他举例说,有些教会主日敬拜的主领人只能是弟兄,姐妹不能参与。而当被问及为什么姐妹不能参与时,得到的回应却是“没有为什么”,就是“传统带下来的”。
但如果将姐妹不能做主领人明确写入教会章程的话,是需要一个明确的原因和理由的,不能只是说“不同意”“不可以”。在约书亚弟兄看来,“这是耍无赖,不是真理的工人”。然而现实是,很多教会都处于这样的景况当中。
由于过去赌博而与妻子离婚,约书亚弟兄目前是单身状态。在他结婚的问题上,他同样遇到了类似的问题。当有人给他介绍信主后离婚的一个姐妹时,过去教会留下的规矩是“不是说你们不能结婚,但结婚之后,双方都不能参与讲台的事奉,你可以参与一些后勤的事奉。”
虽然牧师认为这种做法并不妥当,因为那毕竟是“教会以前/传统留下来的规矩”,但却也“没人敢动它,因为吃力不讨好……牧者开会也没人主动愿意接这个话茬。”
约书亚弟兄表示,类似的事情不只是发生在某个教会,而是在很多地方的教会中都在发生着。然而,在教会章程中是可以明确将这些事写出来并说明原因的,可以做就是可以做,不可以做就是不可以做。但问题是“中国教会这些都不清晰,很多是在传统的观念当中,领袖说了算”。
约书亚弟兄认为,当教会体制和制度确定下来之后,教会的各项服事就会分工明确。比如,对于青年同工的培养可以有具体的细化;预防服事人员的腐败问题,防患于未然。
全职同工啥都要会、啥都要干?
“但后来理解他们了,他们传统的观念里,一个全职工人就是要肯干、会干,甚至全部都干,这样才是一个好工人。在他们的观念当中,传道人道讲得好不好是其次的,事情做得漂不漂亮才是第一位的。这种观念就是传统带来的。”在经历了一些事情之后,约书亚弟兄这样说。
原来,在约书亚弟兄所在的教会,弟兄姐妹一有什么事情,首先会去找牧师,其次就会去找约书亚弟兄。因为教会的全职同工就只有他们两个人。
一次圣诞节过后,一位同工向约书亚弟兄提出帮助的请求,希望他能将一些东西带回堂点。“我不回堂点。”约书亚弟兄很干脆地拒绝了。在他看来,这些事情已经在会议当中确定了负责人,也就是说这个事情不是没有人做,那既然有人做,为什么还要找别人去做?
然而,他这一做法也遭来了别人的不满:“你一个全职同工,叫你干点事都不答应。”针对这种现象,他表示,这就是分工不明确带来的问题。
不只是约书亚弟兄遇到了这种苦恼,就连教会的牧师也同样如此。牧师既要牧养,还要做管理、教导等事情。“有问题都找他,牧者忙死了。”看到牧者繁忙的事奉,他无奈地表示:“如果换我做这样的牧者,我就干脆不干了。”
三十多岁的约书亚弟兄表示,这或许与年轻一代有过工作经历有关,因为工作讲究的是分工明确。然而,教会却把很多事情“揉成一团,全部一个人负责,牧者也甘之如饴”。但不是牧者做了全部事情就代表他尽心。这种做法并不利于教会的成长,因为很难培养同工。牧者把所有的事情都做了,同工就会变成“大头娃娃”——可以做事情,但不会主动去做;听了很多道,感觉什么都懂,但其实什么都不懂。然而,很多传统教会普遍都在这样的光景中。
如果教会的章程改革成功,那教会的牧养、教导、管理、关怀等事工就可以被具体化、精细化起来。每个人各司其职,有焦点地在自己的位置上服事并且成长,一同推进福音的传播。
培养青年同工要有具体的计划
他表示,当教会章程建立起来之后,对于年轻同工的培养是可以具体有写出来的一个东西的。因为培养同工不能只是嘴上说要培养,也要有实际的付出和具体的培养计划。
约书亚弟兄所在教会的牧师服事已有几十年的时间,当被问到如何培养青年同工时,虽然牧师有一个培养的大方向,但具体的计划却什么都说不出来,甚至都没想过。
除此之外,教会章程制度明确化,对于教会牧者和同工的腐败可以起到防患于未然的作用。回看很多老一辈跌倒的原因之一,就是章程制度不明确,很多事情甚至都是自己说了算。若章程中明确规定,牧者、同工犯奸淫会被停工一年或者两年,那当一个人陷入到试探中时,自己就会进行衡量和思考。
制度没有绝对的好,而在于是否适用
目前教会使用的制度有家长制、长老制、会友制、议会制等。 “没有一种制度是绝对好的,就是看适用不适用。”面对“怎样的制度是好的制度”这个问题时,约书亚弟兄回答说。
他拿议会制举例解释说,议会制的优点在于非常“稳”,因为通过一件事情需要半数甚至全体人员的同意,因此不会有“乱七八糟”的事情发生。但“稳的同时也受局限”,因为对于一个需要改革和更新的教会而言,是不能求“稳”的,而是要求“变”,“变”了之后可以求“稳”,但若还没“变”就求“稳”,教会则很难改变。
CT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CT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CT”的文章权归CT所有。未经CT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010-82233254)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jidushibao2013)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